對鬼島工寮翻譯的文章有興趣並想加入協力翻譯的朋友們,請email聯絡我們!

對鬼島工寮翻譯的文章有興趣並想加入協力翻譯的朋友們,請email聯絡我們!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是改革還是分贓?——關於國營事業私有化


懶河、逸濤

自全面放任市場邏輯的新自由主義1980年代藉著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的危機而崛起以來,將公營事業拋售給私人企業的「私有化」成為一股浪潮,造成了不少的災難,尤其是為基本民生服務的事業,在「私有化」回歸「市場機制」後,往往利潤至上,不但費用調漲、造成大量基層員工被裁員,為了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安全支出與偷工減料更是常有的事,因而飽受批判和檢討。

在台灣,「私有化」則有其看似公平正義的訴求脈絡,然而在實際上也同樣存在著問題。

台灣的國營企業,主要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在日本殖民經濟體制下發展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鐵路管理局公路局及由各石油製糖株式會社合併而成。解嚴以前,為了壓制工人運動,國民黨當局設置了產業黨部,依行業別設置支黨部,下依廠區設置區黨部,下再分設小組,在地方各廠竭力培植親國民黨工人,進行人事安插、派系分贓與選舉動員;並且在軍警特務的滲透監管下,國營事業實為任國民黨予取予求的「黨營事業」。因此,解嚴後民主化浪潮高漲,隧有旨在「解構黨國資本」,以「民營化」為名,將國營事業「私有化」的呼聲和風潮。然而,最終這個「民營化」的實際推行,卻是國民黨在必須進行政權民主化的局勢下所推動,其目的是為確保自身政治地位鞏固,以國營事業的龐大資產來換取本土財團與地方派系的政治支持,也就是透過賤賣國營事業資產給資本家、金牛以換取其政治同盟。 2000年後政黨輪替,民進黨也為了追求政治同盟,將公股銀行釋股民營化,這同樣是政商赤裸裸的利益分贓。

從歷史經驗中,我們看到了所謂的民營化本質並非「人民經營」而是政府與資本家之間私相收授的財團化,資本額龐大的「私有化」釋股過程是只有資本家才能玩得起的遊戲,「私有化」過程中,許多辛苦大半輩子的國營基層員工們被迫離職,而僥倖留存的人在資本家逐利的鞭子下,背負著更多的工作量,面臨惡劣的勞動環境。所謂「私有化」與市場自由化會為人們帶來更加便宜與優質的服務,最終也被證明只是華麗詞藻掩飾下的騙局。

基於上訴理由,讓我們一起堅決反對「私有化」吧尤其是在近來官方和媒體又在以「改革」之名炒作和推動「民營化」之際。國營事業的「改革」絕不在將其納入財閥私人口袋,只有擴大民主參與,譬如鼓勵民眾組成監督小組定期進入國企工廠內監察讓全國各地的工人小組與監督小組成立基層工人聯盟進行全國用油與電力資源分配的討論,讓國營事業由普羅大眾共同管理和監督才是正途